“这是‘托尼’老师第二次给我剪头了,剪挺好!”黄先生一边笑一边慢慢转头向记者展示他的头型。他的“贝头”出自于鹤矿医院手外科责任护士张丽芳——他口中的“托尼”老师之手。
黄先生不是张丽芳的第一位“顾客”了,给患者理发这事儿还得从2月份说起。
疫情期间,医院封闭管理,由于理发店都暂时停业,不少患者入院前头发就已经很长,住院期间更是没法儿打理。科里有一位年纪大的患者,住院时陪护的家属给老人带了理发的推子,手外科的护士们看到了便萌生了给患者理发的想法。2月末,张丽芳负责的一位患者中有位年轻的小伙子,头发太长了,她就征求意见想试着给他剪剪,小伙子说他正愁不知该怎么处理他的头发,当然是求之不得。张丽芳便把老人家的推子借来,一推子下去,小伙子立马感觉轻快不少。不一会儿,干净利落的精神小伙便出现在大家面前了,张丽芳的理发“首秀”让小伙子和其他患者大为赞赏。
随着“顾客”的不断增多,另一位护士孙雨也加入到了理发的行列,谁有需要她们拿着工具就来了。护士长兰水玉给科里配齐了推子、围布、木梳等理发的全套工具。每次给患者剪完头,护士们都要给理发工具进行酒精和紫外线的双重消毒。起初是用卡尺剪小平头,慢慢地两位护士开始摸索新的发型,“V”型、“桃心”型、黄先生所说的“贝头”在手外科叫“盖头”……她们不但虚心请教专业的理发师,还从网上查找到关于理发的视频学习,第二天到医院再亲自操“剪”。“将心比心,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,能帮就帮。只要患者不嫌弃,我就一直剪下去。”张丽芳说。
专注的神情、精致的造型,记者在兰水玉的手机里看到了张丽芳、孙雨给患者剪头时的一些图片,浏览的过程中几张护士大包小包拎着东西的背影引起了记者的好奇。兰水玉说:“我们的护士不仅是理发师,还是采买员。患者出不去,有啥要买的护士下班后就帮着买一买,第二天上班给带来,我那天在走廊看到就随手一拍。”
无论是“理发师”,还是“采买员”,兰水玉说,把患者当成家人,用真诚爱心温暖陪伴特殊时期住院的每一位病友,病友们心情舒畅安心治疗,早日康复就是医护人员最高兴的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