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鹤矿医院上演了一场“生死紧急救援”,全院医护人员多学科协作、争分夺秒、密切配合,以最快的速度成功抢救一名心脏骤停患者,为患者赢得了生的希望,创造了医学抢救史上的奇迹。
上午7点40分左右,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单位工作时突然感觉心前区不适,随即晕倒在地。同事见状大声呼喊,一边施救,一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。120救护车不到10分钟到达现场对其进行急救,并火速将患者送往鹤矿医院,在路上患者已经测不到生命体征,命悬一线。鹤矿医院急诊科接到120指挥中心的电话后,林天军主任迅速与医疗总监、心内科主任沈祥丽取得联系,沈主任率领心内科医疗团队迅速到达急诊科待命,并为患者开通生命绿色通道,做好抢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,一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拉开帷幕。
患者抵达急诊后,医护人员马上为患者气管插管、呼吸机辅助呼吸、进行心肺复苏......黄金救援的时间分秒必争,医护人员奋力为患者实施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,衣服被汗浸透了,但他们不敢停下,因为病人的生死很可能就取决于这几分钟的不放弃。众所周知,心脏骤停的抢救黄金时间是6分钟之内,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就下降10%,心脏骤停10分钟后,几乎无人生还。30分钟、60分钟、90分钟,时间慢慢流逝,医生们持续为患者进行心脏胸外按压,应用了各种心脏抢救药物,患者的心跳依然没有恢复。距离患者心脏骤停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55分钟,患者由于长时间缺氧,身体已经开始发红发紫,但是医护人员仍然没有放弃,在沈祥丽主任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,奇迹出现了!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,医护们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。
可患者的状态根本不给医生喘息的时间,情况刚开始好转就再次陷入了危险之中,沈祥丽主任叮嘱大家说:“虽然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,但仍无法自主呼吸,并且出现了多脏器衰竭,患者病情处于十分危重的状态,做完检查必须送达ICU病房”。患者在携带呼吸机、监护仪、除颤仪等各种抢救设备的情况下,紧急做了冠脉造影及CT检查,后经医护人员通力配合安全到达ICU。
入住ICU后,患者反复出现室颤,多脏器功能损伤、酸碱平衡失调、乳酸极高并出现了便血现象。医生们很是担心,患者缺血缺氧、休克导致乳酸增高,从理论上讲乳酸大于20mmol/L死亡率100%,情况十分危急。ICU王伟良主任立即联系家属,并告知病情危重,患者虽然恢复了心跳但是情况并不乐观,希望家属做好心理准备。家属表示相信鹤矿医院的医疗团队,并会全力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,相信自己的家人一定能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。面对家属们的信任,王伟良主任很是感动,立即返回病房参与对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。
在沈祥丽主任的带领下,心内科、重症医学科、神经内科、消化科、呼吸科、普外科多学科紧急会诊,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合理治疗计划,决定先保住心脏,然后再逐步解决患者其他器官的问题。可是患者此时再次出现心脏骤停,ICU病房所有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中。医务人员配合默契,争分夺秒,不间断地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,紧急为患者植入了主动脉球囊反搏(IABP)及临时起搏器,并行床旁血滤。患者终于又恢复自主呼吸和心律,血压能测到了!众人悬着的心这才安稳了下来。
在这之后的24小时时间里,患者累积出现心脏骤停4次,累积心脏骤停时长近4个小时,每一次都被医护人员从“死亡线”上抢救了回来。期间患者还出现了消化道出血,经床旁急诊肠镜检查,考虑肠壁缺血,肠粘膜坏死所致,给予肠镜下止血,改善肠粘膜血供,症状才得以缓解。医护人员昼夜监护,经过全院上下医护们的不懈努力,患者成功脱离了危险,各项指标明显好转。
14天后,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,准备离开鹤矿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,临行前患者家属拉住医护人员的手激动的说不出话,高度赞扬了鹤矿医院医护团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,这不仅是一份赞扬和肯定,更是一份期望、一份鞭策、一份责任。几经辗转患者到达北京,北京专家看到患者现在的状态后,对鹤矿医院前期有效的抢救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。目前患者已成功脱离呼吸机,正在进行康复治疗。
从急诊快速处置到全院多学科协作救治,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争分夺秒、环环相扣、密切协作、有效衔接,不仅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,也赢的了社会各界、医疗同行的极大认可与赞誉。由于鹤矿医院具备了完善的转运流程、完备的应急预案、先进的医疗设备、过硬的医疗技术团队,使患者在病情非常复杂危重的情况下转危为安。展现了鹤矿医院医护人员敬畏生命、救死扶伤的仁心仁术,更展示了鹤矿医院快速救治的应急能力和综合救治水平。